北方第一大省的人口危机:两年净流出44万
李杨 | 2025年03月21日
山东人口外流现象依然没有缓解。 根据最新发布的2024年山东省统计公报,2024年末,山东常住人口10080.17万人,较2023年末的10122.97万人减少42.8万人。 要知道,山东2023年常住人口已大幅减少了39.82万人,这一数据仅高于河南,排在全国倒数第二。 具体看,2024年,山东出生人口64.9万人、死亡人口81.7万人,自然增长人口-16.8万人。 由此计算,山东2024年净流
蔚来倒下传言对合肥模式的冲击
李杨 | 2025年03月13日
蔚来能挺得过明年吗? 3月1日,国内造车新势力陆续公布了2月交付成绩单。 无论蔚来主品牌还是子品牌乐道,蔚来都让人嗅到了危险的气息。 1月,蔚来共交付13863辆,其中,蔚来品牌7951辆,同比下降20.9%;乐道品牌销量仅为5912辆,均被挤出新势力车企交付量TOP10。 2月,蔚来销量持续下降,共交付13192辆,其中蔚来品牌交付9143辆,乐道品牌交付4049辆。 作为唯一一个一家出两个品牌
在浙江风生水起的凤岐茶社,刺痛了山东人哪根神经?
李杨 | 2019年03月18日
凤岐茶社之所以在山东没有成功,不仅仅是营商环境问题,还跟山东的经济结构有莫大关系
青岛政协主席建议上马时速600公里磁悬浮,打通大连-青岛-上海东部沿海经济走廊
李杨 | 2019年03月12日
3月5日,以海尔集团、海信集团、青岛啤酒等为代表的众多青岛品牌企业登上央视,共同演绎“品牌之都工匠之城”的青岛制造品牌集群,展现青岛“开放、现代、活力、时尚”的城市形象。 全国两会一开始,青岛制造以品牌集群的形式出现在央视,也是在向外界表明,海尔、海信、青啤、澳柯玛、双星这些青岛本地培育出来的跨国品牌,正在引领这座城市快速提级、升值。 在青岛被诟病错过互联网、缺少独角兽的声音中,青岛实体经济中的制
山东官宣重大区划调整,莱芜并入济南,强省会时代到来!
李杨 | 2019年01月09日
2019年新年伊始,山东又有大动作。近日,国务院批复同意山东省调整济南市莱芜市行政区划,撤销莱芜市,将其所辖区域划归济南市管辖;设立济南市莱芜区,以原莱芜市莱城区的行政区域为莱芜区的行政区域;设立济南市钢城区,以原莱芜市钢城区的行政区域为钢城区的行政区域。 至此,传闻已久的济南莱芜区划调整一事终于尘埃落定。 据山东省有关部门介绍,调整后,济南市辖10区2县,面积10244平方公里,区域范围内人口8
济青高铁今天正式通车,山东经济格局或迎重大改变
李杨 | 2018年12月26日
青岛固定投资增速在回落,济南却依然保持了较高的增速。济青高铁开通后,两座城市竞争的还是增量资源
国家行政和财富主导下的雄安新区,为满足离京人群的想象而建
李杨 | 2017年04月08日
卡尔维诺有一句话,人类居住在一座城市的理由,在于它能够满足自己的想象,而当这种想象无法继续维持时,便有了迁徙这种行为的发生。 在国家意志规划中,从首都北京搬迁而来的企业、高校、科研等资源将会把雄安新区打造成另一个硅谷,能够满足离京人群的想象,从而起到疏导首都的目的。 具体来说,这里有为智慧新城配套的大数据、人工智能等高端产业,国家战略意义的产业将迎来爆发,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将在这里产生集聚效应。
深度思考:雄安新区,最大的受益者是谁,北京哪些单位会搬过来?
李杨 | 2017年04月02日
1979年深圳特区成立,无数人失眠,想着如何去大干一场; 2017年雄安特区成立,无数人又失眠了,想着怎么去炒一套房。 这是网上流传的一个段子。 4月1日,清明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,传出一则重磅消息: 中共中央、国务院决定,在河北设立雄安新区。新华社形容为,“千年大计、国家大事”。 很自然,雄安新区一下子又成了炒房者的猎物,但这次他们好像搞错了。 在雄安新区,不仅商品房停售、二手房中介关停,在建
李杨
8篇文章 42天前更新
关注区域经济与芯片、造车、AI、MR等产业。